[综合报道]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让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10-05-18浏览次数:

近几年来,我院始终把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新途径,形成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特色的工作机制,使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他们在学院身心健康、茁壮成长。学院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受到了学院和省教育厅的好评。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学院着力在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建立学生骨干队伍等方面下功夫,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领导重视。学院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吕刚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印成清任副组长,有学生科、分团委、教务科等有关部门及辅导员参加的少数民族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二是培养骨干。学院已从院学生会、分团委、班级团支部(班委)及各学生社团组织中拿出一定数量的学生干部职位让少数民族学生担任。通过选拔和培养,使这些骨干成为了一个宿舍、一个班级、一群少数民族学生的“领头雁”。近两年,学院有3名少数民族学生分别任团委副书记、机械加工协会会长、班团支书职务。三是健全制度。学院根据《仙桃职业学院学生手册》,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完善了一系列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制度。如:检查制度、例会制度、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和奖惩制度等。

二、突出教育引导,夯实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基础

学院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类别多、生源广、分布散、思想状况各异的特点,开展了有的放矢的教育、引导工作。一是开展专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三爱、四认同”即爱祖国、爱民族、爱家乡,认同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活动和以“我的祖国”、“祖国在我心中”、“我们都是一家人”为主题的征文演讲、举办少数民族学生文艺晚会、“雪域高原和天山南北”图片展、远程视频交流等活动,组织少数民族学生结合亲身感受,畅谈祖国、家乡的发展变化及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介绍家乡就业前景,教育和鼓励他们热爱家乡、回到家乡就业。二是在重大事件的节点上加强教育引导。学院从台湾问题、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等学生关注的重大时事问题入手,通过座谈、报告会、组织观看新闻等形式,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澄清部分学生的模糊认识,用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团结的主流意识,引领学生对西藏、新疆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和讲解,感受政府为平息事件、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采取的冷静克制立场和人道关怀。教育过后,学生们自发地在全院开展“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签名活动,表达他们期盼国家和平稳定的心声。三是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学院制定了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养计划,着力培养优秀分子入党。截至目前,少数民族学生中已有2人在校期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8人被列为重点培养考察对象,21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35人已参加校党校学习,53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四是讲究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学院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性格直爽、爱喝酒、好运动、易冲动等特点,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引导和教育他们健康成长的同时,对个别少数民族学生所犯的错误绝不开“绿灯”,做到一视同仁。学院注重引导少数民族贫困生正确对待困难,培养和引导他们树立发愤自强、乐观向上以及回报社会的思想。

三、重视教学质量,提高少数民族学生专业技能

学院以破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困难作为重要切入点,着力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下功夫。一是课上课下一样重视。教师力保少数民族学生在课堂上有收获、有成就感。在课下老师保持与少数民族学生联系与互动,弥补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劣势,满足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求。二是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学院将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与少数民族学生组成“一帮一互助组”,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成绩。对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学院专门开设辅导课,请专业老师或学生党员对他们进行集中补习,为他们解答疑难问题,帮助学生通过考试。西藏学生平措毕业前夕有四科成绩不及格,院长徐国洪亲自带领三名成绩优异的学生为他补课,使他顺利地通过了毕业补考,按时拿到了毕业证书。三是设立专项奖励。学院拨专款设立了“少数民族学生专项奖学金”,对少数民族学生中学习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008——2009学年有60%的学生平均学科成绩超过70分,有16人的学科成绩达到了奖学金的标准。

四、关心关爱关怀,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困难

一是政策上倾斜。学院通过“四个倾斜”,认真落实少数民族政策,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少数民族学生的心坎上,实现了“不让一个少数民族学生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辍学”的目标。学院积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成功率达到100%。学院向少数民族学生倾斜资助政策,确保63%的少数民族学生拿到奖助学金。学院已为70%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过勤工助学岗位,确保了所有的少数民族学生不因经济问题而引发思想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对部分少数民族特困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学费减免,为西藏学生扎西白珍减免学费近2万元。二是生活上关心。学校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解决了清真食堂饭菜的价格和质量问题,确保少数民族学生饮食无困难。重视少数民族古尔邦节、酥油花灯节、马奶节等传统节日,学院领导、老师与少数民族学生共度国家法定节日。学院院长徐国洪、党总支书记吕刚等领导每年都与寒假留校少数民族学生一道吃年饭,给他们送棉衣棉被,印成清副院长每年都邀请寒假留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到家里过年。学院的关心,让他们切实的感受到了汉族同胞和祖国大家族对他们的尊重和重视,让他们对学院产生了更深刻的归属感。汶川、玉树地震后,辅导员在第一时间内给学生家里打去电话。暑假期间,学生扎西达娃因病住院,辅导员张绪林老师在医院看护了他一个星期,并为他垫付了医药费,由于张老师的细心照看,同病房的人误认为张老师是扎西达娃的父亲。三是心理上关爱。少数民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与其他学生相比,有独特的民族心理素质。对于因各种思潮的起伏,激烈的学业竞争,不断加剧的生活、就业压力,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而产生的不良心理影响,学院为少数民族班学生建立了单独的心理档案,开设了心理健康疏导讲座,及时加强师生间、同学间、民族间的交流,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迎接挑战。在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个别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担心家里亲人遭到伤害而产生了心理压力,我院及时组织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对个别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依托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定时给予心理辅导。

五、开展多种活动,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综合能力

学院积极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给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一是组织文体活动。抓住少数民族学生能歌善舞的特点,学院成立了“藏舞团”,在元旦文艺汇演等大型文艺活动中屡获佳绩。篮球、足球等球队也吸收了数名来自少数民族的学生作为主力,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少数民族学生独树一帜。土家族学生向天星在“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彝族学生胡安娜自编自导的节目《大话西游》在学院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黎族学生兰公在仙桃职业学院第六届学生运动会上获男子标枪冠军,打破学院记录。二是组织社团活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多才多艺、性格活跃、能力突出的特点,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学院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全面化、全程化培养,培养出了一批品学兼优、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青年大学生。来自甘肃的满族学生邱金山在专业教师余年喜、赵华刚的精心培养下,成为了机械加工协会会长。三是组织实践活动。学院积极为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内提供“练武场”,在校外扩大活动半径。支持和鼓励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在实践中提升沟通、交际和创新能力。(执笔:张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