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筑牢教育强国根基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大先生”,再到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关怀和谆谆嘱托一以贯之。仙桃职业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努力营造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浓厚氛围,为学院建设省级“双高”校、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坚持党管人才第一原则,把好教师工作“方向盘”
学院始终把教育家精神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一把手”牵头抓。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学院主要领导牵头谋划、靠前指挥、专题调研、督促指导,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将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院发展规划、“双高”建设任务、年度工作要点等,学院党委会、院长办公会定期听取工作汇报,专题研究部署推动,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二是坚持“一盘棋”统筹抓。成立学院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和党委教师工作部,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工程、基础工程、全员工程”,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联系机制,进一步明确各二级单位在教师引进、培养、使用、管理等环节中的责任,共研共商、协调推进涉及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重大事项。三是坚持“一股绳”合力抓。召开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出台《仙桃职业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双培”工程,扎实开展“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活动,创新“党建+专业”融合发展,着力培养造就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紧盯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划好教师管理“基准线”
学院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压紧压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不断完善抓师德师风工作制度。一是标线工作模块化。把“政治体检”“师德体检”作为教师引进首要条件,加强教师招聘考察评估。将教育家精神纳入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全员培训,推进师德师风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经常性纪律教育与集中性纪律教育相结合,引导教师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底线工作清单化。出台《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干部教师“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师德违规行为监测、核查、处理、通报一体化机制。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首要标准,与评优评奖、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紧密挂钩,对违反政治纪律和师德师风问题“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三是高线工作品牌化。学院以教育家精神为导向梳理校内荣誉体系,积极推荐选树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师德典型,充分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引领和师德感召作用,形成见贤思齐良好氛围。打造“师德标兵”“最美教师”等师德品牌活动,高规格举办新进教师入职典礼等,构建新时代尊师文化,激发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狠抓立德树人第一要务,用好教师成长“助推器”
学院推动教育家精神实践化具体化,激励广大教师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战略地位,持续提升“双师”素质和育人水平,全面融入湖北“支点”建设主战场,助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持续优化培育体系。出台《“双师”队伍能力提升方案2.0》,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为基础,以专业(群)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以专家名师和领军人才培养为引领,不断健全教师分级培养体系。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聚焦高水平专业群和模块化课程群,建好建强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对接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和仙桃工业“7+1”、农业“1+4”重点产业链,加快培育科研创新团队,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二是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做强非织造布产业学院,做大黄鳝产业学院、数字产业学院,探索建立康养产业学院、托育产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积极推动现代非织造等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进一步推进江汉医学、电子商务、学前教育等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大力推行订单培养,全面落实中国特色学徒制,强力推进“1+X”证书制度,与80多家企业共建“教师流动工作站”,轮流安排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推进人培方案“双定”、课程体系“双讨”、师资力量“双培”、实践平台“双建”、教学质量“双评”,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三是持续强化数字素养。打造数字化专业、平台、资源和课堂,组织开展教师信息化全员培训,引导教师加快适应学院全面数字化转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落实教育部《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创建省级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加速推进智慧校园升级改造。开展数字化教学能力大赛,组织教师积极申报信息化优秀项目成果,扩大数字化支持教学活动优秀案例推广应用,常态化开展信息化素养考评,全面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
四、激活深化改革第一动力,树好教师发展“风向标”
学院以教育家精神砥砺创新思维、激发改革动力,抓牢抓实县域人才“引育用留”关键环节,不断完善教师发展长效机制,全链条打造人才聚集的“强磁场”。一是拓宽教师引进渠道。积极寻求市委和市委组织部门支持,围绕岗位设置、人员选聘、培养发展、条件保障等,不断加大政策供给,构建教师队伍建设“1+N”制度体系,精准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和具有企业行业工作背景的领军人才、技术骨干、技能大师和能工巧匠,加快集聚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和技术发展的领军人才。二是改革教师激励机制。建立以贡献、能力与实绩为导向的多元教师评价标准,完善由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聘组成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探索以“标志性成果”和“实际贡献值”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修订《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办法》《教职工工作绩效考核办法》,优化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确保教师思想稳定并积极发挥效益。近年来,学院教师获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1人、黄炎培杰出教师1人、湖北省产业教授1人、湖北省技术能手5人。三是提升教师服务水平。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制定《学院领导联系基层教师工作方案》,出台《学院教师提升学历层次管理办法》。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强化教师生活保障,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营造尊重人才、尊重技能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激发教师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